close

在台灣設計師週 看見大同大學-我是大同大學新聞小尖兵

 

本校工業設計學系李福源教授帶領工設系的優秀老師及校友,包括工設系郭令權老師、多媒體系莊志功老師、王璽詔專業設計師、閻卓堯、連國輝、徐崎翔、蔡易成、鄭宇庭、邱義洋、林侑辰、郭映廷、范姜蘭欣、蔡經民、謝宏忞,從眾多團隊中脫穎而出,通過台灣設計師週的專業審核,以大同大學設計文化研究室參加專業設計師為主的「台灣設計師週展覽」,成為全國唯一的學校設計師團隊。大同大學設計文化研究室這次展出總共有十八件作品,聲勢浩大,獲得廣大迴響。

台灣設計師週是由專業設計師團隊發起,四年前,國內設計師因感嘆台灣設計專業展現平台與風格的不穩定,國人對於國內設計師不甚瞭解,因而參考國外行之有年的設計師週,如東京設計週、米蘭設計節、倫敦設計週等,企圖以概念交流、表現設計特色與思維為目標,以躍升國際設計活動為遠景所成立的活動。本次第四屆展覽特以「Care , I Care」為主題,除了延續歷年設計師週「Share(分享)」與「Enjoy(享受)」的精神,本屆設計主題更強調設計師對於生活各面向的關懷,企圖以傾聽的姿態去關懷世界,甚至設計產業本身。

推薦閱讀:我眼中的大同大學 徵文活動起跑了 說說您的看法吧!

由李教授所率領的設計文化研究室團隊,此次參展以「照鏡子」為主題,試圖以個人的生活方式為原點,去深入探索台灣精神與文化型態的存在;另一方面,設計師完全展現了個人風格,作品就像鏡子一樣反應設計師的內心。

「照鏡子」的主題創作分為三部曲:「首部曲-照見五蘊皆空」、「詠嘆曲-反觀無我無常」、「終曲-自在當下」。「照見五蘊皆空」:對於設計風格的思考,反映台灣的多元文化,企圖喚起大眾對於本土文化的認同感;「反觀無我無常」:思考設計存在的意義,省思設計者的本質及生活環境,透過作品重新認證自我存在的價值;「自在當下」:反思台灣的文化特質與習俗對設計的影響。「照鏡子」整體創作試圖在琳瑯滿目的風格中尋索台灣設計風格的共通點,進而照見每位觀賞者的真實面目。

其中李教授的展覽作品「致知」,融合傳統產業中玻璃與木作的技術,欲描述佛法的絕對心靈美學,以三角錐代表佛像雕塑常見的金剛杵,同時也代表智慧;而中空的透明玻璃器皿則代表慈悲,以悲智雙運的意涵,表現器物的本質精神。

台灣設計師週經過多年的努力,逐年豐富展品內容,持續以民間自辦設計活動的精神,堅持展覽內容的品質、創意與自由。2010台灣設計師週於93日至12日在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展出,以東二館、東三館為核心展區,內容包括:主題聯展展區、3X3產業展區、設計市集、設計論壇與工作坊等。更多資訊,敬請參考2010台灣設計師週網站http://www.designersweek.tw

有人說:我眼中的大同大學是一個育人的場所,是一個成長的搖籃, 是一個獲取知識、提升能力、培養素質的熔爐。我們在這裏播種下成長的種子,踏著青春 的足跡,展翅在未來的天空。我眼中的大同大學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、鳥語花香的美麗校園;是一座人才彙聚、知識豐富的寶庫;是一片放飛青春夢想的藍天,共同放飛我們的夢想!

你也來說說你眼中的大同大學是怎樣的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帥亞子王子 的頭像
    小帥亞子王子

    小亞的理想學校

    小帥亞子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